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”当思政课走出教室,当劳动教育融入稻田,会碰撞出怎样的育人火花?5月13日,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植物科技学院在北山田园基地联合开展 “插秧竞技传农耕 劳动育人护粮安‘田间’大思政”课,将思政课堂搬到稻田,通过“劳动实践 + 思政教育”模式,引导青年学生感悟农耕文化、厚植粮食安全意识。

活动伊始,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芳以《在劳动中淬炼青春 在耕耘中传承精神》为题开讲田间思政课。她从“以双手触摸土地、以汗水浇灌初心、以青春致敬时代”三个层面深刻阐述了劳动教育对于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。以 “杂交水稻之父” 袁隆平院士毕生追求“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”的伟大事迹为引,结合“铁人”王进喜、焦裕禄等榜样人物的奉献精神,向同学们深刻诠释了劳动精神的内涵与种业使命的重要性。并鼓励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厚植爱农情怀,练就兴农本领,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贡献青春力量,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添砖加瓦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的庄严承诺。
在植物科技学院党总支书记金华宣读比赛规则后,湖南农业大学教授、裁判长肖层林现场示范插秧技巧:“秧苗要浅插、直插,间距保持 20 厘米……” 随后,楚怡计划种子科学与工程2023级学生分组展开竞技。水田里,选手们弓腰挥臂,嫩绿秧苗整齐排列,勾勒出“劳动最美丽”的青春图景。
湖南农业大学教授、裁判长肖层林现场示范插秧技巧
开展插秧竞赛
肖层林教授在赛后点评中表示:“本次比赛不仅检验了同学们的实践技能,更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。插秧看似简单,实则讲究‘手稳、眼准、心细’,这与农业科研所需的严谨态度一脉相承。希望同学们始终牢记‘粒粒皆辛苦’,成为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‘新农人’。”
在成果分享环节,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乐佳邀请同学们分享劳动感悟。李丹同学结合专业认知谈道:“课堂知识与田间实践的结合,让我们触摸到农业发展的脉搏,种下的不仅是稻苗,更是农业振兴的希望。”陈思绮同学从切身体会出发:“烈日下的劳作让我深刻认识到,粮食安全绝非空谈,而是需要用双手守护的时代重任。”活动现场还表彰了24 名“劳动之星”并为他们颁奖。
感悟分享
近年来,湖南生物机电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建立联动共建机制,建设校内校外“大思政课”教学基地群,校内产学研实践基地与校外红色场馆、乡村振兴基地相互补充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育人矩阵,为“大思政课“建设注入强劲动能。此次插秧实践,既延续了学院“把课堂设在场馆和田间地头”的育人理念,又通过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,让学生在躬身实践中领悟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“大思政课”建设,融合红色资源与劳动实践场景,培养更多知农爱农、扎根土地的新时代“新农人”,为乡村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。
作者:欧阳紫榕 易思彤(通讯员)
责编:吴影
一审:曹歆媛
二审:吴影
三审:彭汝平
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